我們家裡有三個小孩,老三出生時,我們常常叫她「小寶貝」。

為了不使另外兩個人傷心,老二就叫「中寶貝」,

老大叫「大寶貝」,還有一個是「老寶貝」,  

他們都叫我「媽咪」,並且他們給我一個封號-「超級大寶貝」!   


 
四年前,當時九歲的老大對我說:

「媽咪,妳可以再和我一起做蛋糕,像小時候一樣嗎?

說不定等勻勻長到我這麼大,你就不會太忙,就可以了吧?」

 

那時我聽了很難過,

為他的懂事,為他的耐心(他本是心急的孩子)而心疼。

 

常常,孩子們一直在等,等哪一天父母親不忙了,

可以重溫小時候記憶中,和父母一起的溫馨時光。 


 
寒假中,我們花了幾個早上買齊了做蛋糕的材料,

終於又像他小時候一樣,你加一匙糖,我加一杓麵粉地,

合力做了一個蛋糕,等烤好了,他吃不多,喜歡的只是過程。 


 
有一個孩子,常常問父親:「爸爸,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?」

父親說:「週末吧。」

到了週末,孩子早早起床,卻看到父親正要出門,

還把高爾夫球具放進了車子。孩子一直等,等到了傍晚,

父親回來了,孩子說:「爸爸,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去釣魚?」

父親說:「我加了一天班,太累了,明天再說。」

但是,明天又明天,這明天一直沒有來。

孩子長大了,老父親說:「什麼時候我們一起去釣魚吧?」

孩子說:「對不起,爸爸,我現在很忙,要加班、要照管一家大小,

還得去學校開家長會。」

 

現在世界上的觀念,

說時間的質比量重要,就是所謂的優質時間 (Quality  time)

就是不在乎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,而在乎和他一起做什麼。

其實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。

道生博士 (Dr. James Dobson)舉了一個例子

(他是在美國提倡注重家庭的基督教領袖,

著有『管與教』等書,銷售超過一百萬本。)

有一個人去吃牛排,等了半天,餓極了,

終於侍者端上來一塊小小的牛排。
 
「怎麼這麼小?」 「這是最上等的一種牛排。」 「可是我吃不飽。」


 

我們的孩子需要品質好的食物,但固定、足夠的三餐更重要。

我們不能整天不在家,然後給孩子十分鐘的優質時間,

就認為他會滿足了。

 

優質時間-------是他興沖沖放學時,

你在那裡聽他說得興高采烈。

優質時間--------是他心情沮喪地回家時,

你在那裡傾聽、安慰、鼓勵。

如果錯過了,等我們有空時,問他「今天過得如何?」

他只會說「還好!」。 

 


寫了許多詩歌的作者Gloria  Gaither說,

她父母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就是「在場」。

你知道一個孩子做錯事,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嗎?就是沒有被抓到

當我們常常在孩子生命中「缺席」時,會有什麼後果? 


 

我們家有好幾年實行的一項「優良傳統」,

就是和孩子「單獨約會」。

每個孩子每三個月有一天是屬於他的特別日子,

和爸爸或媽媽做他選擇的事。

譬如老大和爸爸去清華吃飯,然後下盤棋;

老二和我買張月台票,在火車站看火車,

他會不捨地說:

「再看一列自強號、一列復興號、一列莒光號就走!」

老三可能是爸爸帶去吃個冰淇淋。

雖然有三個孩子,我們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父母眼中

《獨一的嬌兒》。

這些是親子間的優質時間,但每天看似平淡的時光,

「量」的累積更重要。偶而的一餐牛排不能取代每日三餐。

 

每過一日,孩子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被建造起來 ,

我們讓誰來做這樣的工作?當建造不好,要拆是很痛苦的事。

 

 有一個人發現孩子學了保母說話不誠實的毛病,

要改掉這習慣是很不容易的。

有人說,養成一個好習慣,須要六個月;

也有人說, 一個行為造成一個習慣,

一個習慣造成一個個性,一個個性造成一個人生。

每一日都何等重要。

 

我們所花的時間,構成我們的生活,也為孩子的人生奠基。

有一位教育家說,要一天四次擁抱你的孩子。

 

我盡量提醒自己,孩子說話時專心聽,也注視他們的眼睛。

常常,就在這專注的時刻,

心中湧起對他們的愛,就會自然地抱抱他們。

擁抱、親吻、稱讚、鼓勵,這些永遠不嫌太多。

 一個孩子心中的愛槽注滿了的時候,他只會把愛流露出去,

而不是成為一個「give  me, give me

(給我,給我)不滿的孩子。 

 

四年級的老二上學期得了五育獎及模範生,

但最讓我們欣慰的是,老師給的評語:

「謝謝韡函對 xx同學的包容和幫助。」   


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,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:

「 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,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,

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,

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、孩子身上,妳會悔恨不已。」

有一個母親在孩子的房間,一直說:

「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,對不起,我一直都那麼忙。」

她一直說,一直抱歉,

最後,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:

「媽,何必再說什麼呢,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。」


 

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,

日子很快會過去,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。

放棄作父母的責任,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。

 

 一個叫不動的孩子,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。

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,作盡職的選擇。

 

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,

困惑不已的鎖事所糾纏著,

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。

唯一會限制我們的,是我們自己的 決心

孩子,我能給你什麼?

批評中長大的孩子,責難他人。

敵意中長大的孩子,喜歡吵架。

恐懼中長大的孩子,常常憂慮。

嘲笑中長大的孩子,個性羞怯。

猜忌中長大的孩子,容易妒嫉。

羞恥中長大的孩子,自覺有罪。

 

鼓勵中長大的孩子,深具自信。

寬容中長大的孩子,能夠忍耐。

稱讚中長大的孩子,懂得感恩。

認可中長大的孩子,喜歡自己。

分享中長大的孩子,慷慨大方。

        誠信中長大的孩子,理解真理。

       公正中長大的孩子,極富正義。

       尊重中長大的孩子,懂得尊敬。

   信賴中長大ㄉ孩子,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。

  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,不但愛他人也愛自己。

 

 

轉自FISH

最近也常對哲寶貝說:媽咪很忙先自己去玩....

天阿~真是一大禁忌,

再多的物質享受也比不過心靈滿足!!

真的要好好保握和孩子相處的黃金時期呢!!

真是SO..SO..SO..SORRY阿寶貝們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叛逆的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